一、解釋名詞
1.虛擬記憶體:
虛擬記憶體是電腦系統記憶體管理的一種技術。它使得應用程式認為它擁有連續的可用的記憶體(一個連續完整的位址空間),而實際上,它通常是被分隔成多個實體記憶體碎片,還有部分暫時儲存在外部磁碟記憶體上,在需要時進行資料交換。與沒有使用虛擬記憶體技術的系統相比,使用這種技術的系統使得大型程式的編寫變得更容易,對真正的實體記憶體(例如RAM)的使用也更有效率。
2.快取記憶體
快取記憶體分為兩種,一種是內建在CPU中的L1快取;另一種則在CPU之外,稱為L2快取。L1快取比L2快取記憶體稍快,CPU找尋資料時,會先從L1快取尋找,找不到再從L2記憶體尋找,最後才到主記憶體裡(RAM)尋找。
所以快取記憶體愈大,電腦執行效率就愈大,目前一般主機板上都有256K或512K的快取記憶體。雖然L2記憶體是在CPU之外,不過Pentium II系列,則是在CPU卡匣內建512K的L2快取記憶體,所以主機板上沒有L2快取記憶體。
3.SATA:
Serial ATA(SATA, 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),亦稱序列ATA,是串列SCSI(SAS:Serial Attached SCSI)的孿生兄弟,兩者的排線相容,SATA硬碟可接上SAS介面。它是一種電腦匯流排,主要功能是用作主機板和大量儲存裝置(如硬碟及光碟機)之間的數據傳輸之用。
4.電腦硬體五大部門:
|
|
名 稱
|
功能說明
|
實體元件
|
算術邏輯單元
| 具有算術運算,邏輯運算,關係比對的功能,簡稱ALU | 中央處理單元 (Central Processing Unit),簡稱:CPU或微處理機(包含有控制單元與算術邏輯單元)。乃是電腦的心臟。主要是由控制單元(CU)與算術邏輯單元(ALU)以及記憶單元(MU)的合稱(個人電腦市場的CPU品牌:Intel、AMD) |
控制單元
| 主要接受程式軟體的指揮控制計算機的執行順序,及負責協調各單元間的運作與資料的傳送,簡稱CU |
記憶單元
| 儲存資料與程式,簡稱MU | ↗ | 主記憶體 | Main Memory(初級記憶體,Primary memory)。通指電子元件的記憶體模組,包含RAM與ROM,
|
↘ | 輔助記憶體 | Auxiliary memory(次級記憶體Secondary Memory)。通指具有機械裝置的資料儲存元件,包含軟碟片、硬碟機、光碟片等。 |
週邊設備可以分為輸出與輸入設備 |
輸入單元
| 讀取輸入媒體內的資料 | 光碟與光碟機、鍵盤、滑鼠、掃描器、光筆與手寫板、條碼掃描器、數位相機、光學字元辨識器… | 軟碟機、硬碟機、燒錄機 |
輸出單元
| 將資料輸出至輸出媒體 | 顯示器、印表機、繪圖機 |
一般週邊設備可以分為輸出與輸入設備。但是此處的分類對於該裝置處於不同角度時,則有不同的解釋。例如硬碟機:當讀取資料時,便為輸入裝置。而當寫入資料時,便為輸出裝置。又如螢幕;觸控式螢幕為輸入裝置,當該螢幕顯示資料時,又為輸出裝置。讀者應當有此了解 作業簡圖如下:
| | | | | |
| ┌─── |
──→
|
控制單元
|
─┬─
| ─┐ |
| │ | |
↓
|
│
| ↓ |
|
輸入單元
|
─→
|
記憶單元
|
← ┤→
|
輸出單元
|
| | |
↓
|
│
| |
→
| 控制訊號流向 | |
算術與邏輯單元
|
← ┘
| |
→
| 資料流向 | | | | |
|
二、如果你要買一台桌上型電腦請列出主要規格及價格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